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公司新闻 > 正文

公司新闻

老”在上海 上海华纳风格酒店

作者:佚名 日期:2015/9/27 19:44:00

老”在上海

当老龄化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城市该如何应对?上海的做法颇具样本之意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2015年,一首由爱尔兰诗人叶芝同名诗作改编的歌曲《当你老了》引起许多人共鸣。

当老龄化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城市该如何应对?老人们是否能在城市里积极快乐地生活?作为全国最早面临这个问题的城市,上海的做法颇具样本之意。

2012年,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在报告中专门提出了“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的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成老年友好城市——这是已步入深度老龄化的上海设定的目标。

在老年友好城市这条路上,上海到底走了多远?

环境“适老”吗

与周围的老式公房相比,坐落于徐汇区斜土路上的金星苑小区因为有3栋高层电梯房,显得有些“摩登”。

胡斌夫妻俩退休前购买了这里的期房。“地理位置好,周围生活方便,对面就是医院,最重要的是有电梯,不用爬楼。”胡斌向《瞭望东方周刊》解释了购买这套房子的原因。

入住后,胡斌却发现了问题。因为有地下车库,他们所在的高层,地基被抬高了几米,进出需上下7级台阶,而开发商建造设计图上原有的无障碍通道竟“忘了造”。

胡斌没有想到,接下来的十多年里,这短短的7级台阶成了他和楼里很多老人的“噩梦”。

和胡斌夫妻生活在一起的岳母前几年才去世,90多岁高龄的她因为腿脚不便,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几乎没下过楼——那短短的7级台阶让她望而却步。“岳母去世前几次希望我们带她下去晒晒太阳。可是我们年纪也都大了,谁也背不动她上下台阶啊!”胡斌说起往事,有些哽咽。

胡斌和楼里的几位老人多年来曾通过各种渠道反映问题,甚至给市长热线打电话。

2012年,在答复某政协委员关于住宅适老化改造的提案时,金星苑所在的徐汇区房管局公开承诺,每年将有计划地对高层小区实施无障碍通道改造工程,改造资金由政府全额补贴。这样的利好措施在金星苑却遭遇阻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样的无障碍通道只能在高层建造,而居住在小区里多层的部分业主觉得事不关己,不愿在联名信上签字,无障碍设施依旧难产。

“谁没有老的那一天呢。”胡斌重重地叹了口气。捧着厚厚一叠10年来自己积累的申诉材料,他布满老年斑的双手微微颤抖。

上海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殷志刚注意到一些公共设施还存在不够友好的地方。比如,上海有些马路建得很宽,车速太快,红绿灯变化的时间又太短,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过马路很不方便。“如果能在路中间加设一个安全岛,可能会更适合老年人。”殷志刚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近年来,上海市静安区预防医学会会长丁晓沧一直致力于老年友好城市的研究与推广。

丁晓沧发现,很多绿地公园缺乏可供休息的区域,来到这里的老年人走累了,只能坐在花坛边沿的石头上歇歇脚。为此,他跑遍了静安区34块绿地,说服主管部门,率先在市中心的延中绿地增设了10张长椅。让丁晓沧欣喜的是,这个颇受老年人欢迎的举措此后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效仿。

失能失智怎么办

当胡斌还在为无障碍设施烦恼时,85岁的谢淑贞早已放下了她的心事。

端午节一大早,她坐在梳妆台前,细细描画着眼线和口红,将满头银发梳得一丝不苟,然后换上合体的咖啡色修身长裙,挎上皮包,出门前又对着镜子左右照了照——这位当年华东师大的校花如今风采依旧。

9点不到,她已步入离家几步之遥的静安区江宁街道“爱老家园”,熟络地与这里的工作人员和其他老朋友打着招呼。很快,一场端午节特别活动开始,由社区里的达人们来教这里的老人们包粽子、做香袋。

谢淑贞并没有动手参与,只是在人群中这边看看,那边瞧瞧,脸上不时露出微笑。谁能想象,眼前这个乐观的老人,几个月前曾因相濡以沫的丈夫突然离世而一度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

“她刚来我们这里的时候,精神状态不怎么好,还有些认知障碍,只是拿着先生的照片,流着眼泪,反复说她和她先生的故事。”“爱老家园”的负责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147月正式运作的“爱老家园”,是静安区试点开展的一个“老年失智照护项目”。该项目为社区里60岁以上有记忆力下降问题的老年人提供认知干预、康复支持、生活和社会功能训练等日间服务,以延缓他们的失智进程。

丁晓沧将老年友好的理念融入了“爱老家园”的环境和服务设计过程中,希望老人们能在这里舒心地享受家庭式的照顾。

上海华纳风格酒店 www.warnerinn.com